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资讯 > 图书音像 > 音像制品  > 音乐 >文章详情

我的书评篇十三:《认知觉醒》:别焦虑,安于享乐是人类的天性

前段时间在《半月谈》杂志上看到一篇报道,说心理学家认为社会现实中存在“三高”。

分别是社会变革的高频率、快节奏生活中人们运作的高速度和信息的高度干扰。正是因为这“三高”,身体产生了应激反应,导致人们普遍焦虑。

有一个年轻人叫周凌,他和很多人一样,人到中年,生活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,却渐渐力不从心,优秀的同龄人早已走向了更好的未来。

于是,在36岁这个被普遍认为是最老的年龄,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想要改变这种状况,决定通过学习和探索来摆脱焦虑。

《觉醒》带他慢慢从迷茫走向清晰,并在网上分享了他的思考和总结,让同样迷茫焦虑的网友们从中获得了力量和希望。

周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,都被收入《认知觉醒》一书。

《认知觉醒》:别焦虑,安于享乐是人类的天性

从大脑结构到潜意识,从学习到运动等等。,它涉及到各种原则和具体可行的方法。读者可以把这本书看作是一本实用的参考书。

看完这本书,我发现,面对焦虑,我可以主动出击,不投降。从了解大脑开始,找到焦虑的根源,然后找到一个准确的方法去打破它。

《认知觉醒》:别焦虑,安于享乐是人类的天性

1、大脑的构造决定了人类的天性

大脑赋予我们思考的能力。它强大、复杂但不完美。重新理解大脑将有助于我们弄清楚它是如何控制我们的行为的。

人类有三个大脑,分别是本能大脑、情感大脑和理性大脑。

本能脑,起源于爬行动物时代,掌管本能。它有着最古老的外表,掌管着最原始的反射本能。比如看到危险就逃跑,遇到猎物就捕猎等等。

情绪脑,起源于哺乳动物时代,主管情绪。它形成于大约2亿年前,负责情感区域。比如恐惧可以让我们保持警惕远离危险,愉悦可以增强同伴之间的亲密感。

理性的大脑是人类独有的。大脑中的新皮层使我们成为这个星球上最聪明的群体。它使人类能够产生语言,创造艺术,发展科技,建设文明。

《认知觉醒》:别焦虑,安于享乐是人类的天性

但是,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,大部分是由本能脑和情绪脑控制的,而不是理性脑。有四个原因:

1)本能脑和情感脑的出现和发展由来已久,两者都存在了上亿年,而理性脑只存在了250万年左右。按照人的年龄,本能脑差不多100岁,情感脑55岁,理性脑不到一岁。

2)本能脑在2岁成熟,情感脑在12岁成熟,理性脑在22岁成熟,这也证明了人的心智在未成年时是非常幼稚的。

3)它们在大脑中占据的神经元数量也有很大差异。本能脑和情感脑的神经元数量占80%,理性脑只占20%。

4)三重脑处理信息的速度也大不相同。本能脑和情感脑因为控制着呼吸、心跳等各种感官和生理系统,所以能以1100万次/秒的速度处理信息。理性大脑的最快速度只有每秒40次心跳,耗时耗力。

也就是说,当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时,在你明白是怎么回事之前,你的身体已经通过本能和情绪刺激做出了反应。

就这样,理性的大脑虽然是我们智慧的源泉,但在本能的大脑和感性的大脑面前,却像婴儿一样弱小。

因为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力量,人类生来就是为了让自己远离危险,避免高能耗。寻求庇护,满足于享乐,这是人的天性。

《认知觉醒》:别焦虑,安于享乐是人类的天性

《认知觉醒》:别焦虑,安于享乐是人类的天性

2、焦虑的根源

理智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,但本能脑和情感脑却说,休息一下吧,选择太多,学习太累,平躺多舒服。

有一次看到一个网友讲述他的苦恼。他非常努力,取得了好成绩。碰巧有一个更有希望的机会来了。他想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,于是报了各种培训班,一直追着培训班的老师问:“哪个教材能进步快一点?”“我可以选择哪些课程来获得更大的优势?”

这位网友说,他每天都焦虑得睡不着觉,大脑经常处于“死亡”状态。

太多的选择让他别无选择。大脑追求低能耗,如果一直处理大量信息,处于高运转状态,大脑会选择“关闭”你。

现在有很多“速成班”,书法速成,写作速成,短视频制作速成。新手变成高手好像只要一个月。

但是,上了这些课程之后,大家发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还是没有做,因为完全达不到自己的预期,更加焦虑。

相信很多人都喜欢看金庸小说。在那个武侠世界里,总有一个初出茅庐的少年,偶然得到了师傅的真传或者武功秘籍。这个新手一夜之间在江湖上所向披靡。

他完全满足了人们试图不用太多努力就能获得巨大成功的幻想。可惜故事不是现实,世界上既没有金手指,也没有秘密。

我们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。既然都说多技能不忙,那就一口气多学,时间不等人。让我们找一条捷径快速到达那里。

往往事与愿违。由于机会主义,我们什么也没学到。空我们筋疲力尽,沮丧和焦虑随之而来。

说了这么多,其实焦虑的原因有两个:想同时做很多事情,想马上看到结果

这一切其实都是本能脑和情绪脑在控制,享受不费吹灰之力的成功是人类的默认设定。

这种设定古往今来一直被人类沿用,但在现代社会,“三高”现象将这种设定放大了无数倍,使得现在的年轻人焦虑程度和范围都在增加。

《认知觉醒》:别焦虑,安于享乐是人类的天性

《认知觉醒》:别焦虑,安于享乐是人类的天性

3、行动起来,直面焦虑

焦虑是人性使然。《认知觉醒》这本书里有很多方法可以摆脱,其中有几个对我启发很大:

1)消除歧义,写下清单。

当我们看不清楚一些事情的时候,往往会犹豫甚至逃避。

因为在古代,当我们的祖先面对未知的茂密草丛时,他们知道如何警惕地避开,以防止猛兽突然出来。这是铭刻在人类基因中的意识。

所以,只有消除歧义,看清事实,才能减少不确定性,才能迈出大胆的步伐。

看你需要做什么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写下你的想法。有些人会觉得罗列物品是一件很正规的事情。毕竟有时候计划不如变化快。

事实上,把事情写下来不仅仅是弄清楚你想做什么。更重要的是,当你被杂事打扰时,通过查看任务列表,你可以迅速将自己拉回到主要任务上。

2)学会一心选择和使用。

同时做很多事情被认为是高效率,其实不然。

我曾经读过一个心理学家做的实验。参与者被分成两组。第一组一次只做一件事,而第二组同时执行多项任务。实验后评估发现,第一组效率较高,第二组自我感知效率较高,但实际上数量和质量都不高。

这里有个心理学理论叫“多看”,意思是我们更喜欢自己熟悉的东西。多任务往往,做的多了,你就觉得自己真的很擅长,但事实并非如此。熟悉了并不代表你掌握了相应的技能。

所以,只有一次专注一件事,集中大脑的能力,摒弃不必要的任务,才能事半功倍,消除一大半焦虑。

3)没有联系,没有学习

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:读完一本书,我们马上认真梳理上下文,做笔记摘抄,做思维导图,在读密密麻麻的单词时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。

但是当我们合上书和笔记时,我们能记住什么呢?他们中有多少人可以参照书本上的方法进行练习?

读书是为了引发我们的思考,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,而不是照搬别人的。

所以要找到书中对我们触动最大,急需改变的点,从而加深理解和实践,让知识为己所用。

再问自己一个问题:这个真理还能用在哪里?主动联系你现有的知识和经验,扩展你的知识图谱。

4)利用动机转移来维持动机。

周凌上大学的时候要考1500米跑。事实上,跑步并不是他的强项,每次跑步他都很紧张和痛苦。

后来,出现了转机。在一次奔跑过程中,他的眼睛并没有盯着远处的终点位置,而只是落到了前方10米左右的地方。每次跑完,他都盯着下一个10米。

就这样慢慢的,像玩追逐游戏一样,他没有感觉到1500米的痛苦,身体反而放松了很多。

周凌觉得这其实是一个咒语:他不是在做这件事,而是在做别的事。

也适用于其他场景。比如我不是在做作业,我只是在挑战自己的速度;我不为老板工作,只是为了提升自己,等等。

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,就是告诉大脑,它随时想撤退:它在做的事情没有什么可怕的,会像游戏一样好玩。顺便完成就好。

转移动力,为自己学习,为乐趣做事,释放压力和紧绷的情绪,是保持动力和耐力的小技巧。

《认知觉醒》:别焦虑,安于享乐是人类的天性

《认知觉醒》:别焦虑,安于享乐是人类的天性

4

焦虑是我们的老朋友,时不时会出来像电视剧里的BGM一样刷存在感。

有时候想偷懒,做不到完全的知行合一,也不必自责,因为成长的道路曲折而布满荆棘,脑子还在打退堂鼓。

没关系。焦虑是可以战胜的。人类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对抗自然的过程。

做自己特别想做的事,不要停止思考,不断纠正错误,坚持正确。

很喜欢一句话:不要和别人比,只和昨天的自己比。那么,每一次胜利都是一次蜕变。

淘宝领券网资讯中心,全景关注各行业的发展风向,集中报道新品发布、业界动态和海淘情报,致力于呈现时效性和价值性俱佳的精选资讯。
已赞+1 已有人赞过
评论

  • 最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