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资讯 > 食品生鲜 > 健康营养品  > 基础健康 >文章详情

白茶为什么受欢迎(白茶越来越好吗)

白茶是较晚走入市场和大众视野的品种,从工艺上来说却可以追溯到极早。不炒不揉,直接萎凋干燥,保持了原始风味。甚至有专家认为,白茶或是早于绿茶的中国茶源头品种,在历史早期,先民们最初认识茶叶就是作药用,要长久保存的最原始办法就是把鲜叶晒干或焙干——这与现代定义的白茶制作工艺几乎一致。

制成茶饼的白茶 ©图虫创意

制成茶饼的白茶 ©图虫创意

福建白茶是白茶品类的源头,在市场上占绝对主流,以福鼎、政和、建阳、松溪等为主要产区。在福建省外,贵州、湖广、江西也各有少量小众白茶问世,云南以月光白为主的连年激增的产量渐成新贵。

晒制中的福鼎白茶 ©图虫创意

晒制中的福鼎白茶 ©图虫创意

由于白茶的基本工艺成于福建、其滋味和韵味的成因多归于福建本地茶树树种,故(本文提及的)现代白茶的定义、工艺、标准、分类都基于福建白茶而定。

中国白茶地图 ©华夏风物

中国白茶地图 ©华夏风物

「白茶,从何而来」

白茶是以萎凋、晒干或烘干的工艺加工而成的微发酵茶。

唐宋时就有“白茶”字样出现在文献中,需特别注意的是,宋徽宗《大观茶论》所盛赞的“白茶”其实是绿茶,“(白茶)芽英不多,尤难蒸焙”也是绿茶的制作方法。

安吉白茶,其实属于烘青制成的绿茶,称为“白茶”,是因为其树种本身为白化品种,采下的茶叶芽头白化,呈嫩黄、玉白的色泽。 ©图虫创意

安吉白茶,其实属于烘青制成的绿茶,称为“白茶”,是因为其树种本身为白化品种,采下的茶叶芽头白化,呈嫩黄、玉白的色泽。 ©图虫创意

真正的白茶工艺最早见于明代《煮泉小品》:“芽茶以火作者为次,生晒者为上,亦更近自然”。生晒,就是不揉不炒,靠日晒萎凋。古籍中盛赞“茶贵白”,一则是赏其叶布满白色茸毫,多毫的嫩芽嫩叶显得品质较高,二是因为不炒不揉的工艺,最大程度地保持了叶片的完整和形美。

布满白色茸毫的政和白茶,在进行自然萎凋 ©图虫创意

布满白色茸毫的政和白茶,在进行自然萎凋 ©图虫创意

清朝中期白茶已经进入流通领域,但产量极少。嘉庆初即有闽北菜茶树种制成的白茶入市,咸丰同治年间,福建政和地区开始广泛种植大白茶,光绪年间由大白茶制成的白毫银针就运销海外。民国初年,建阳水吉镇的白牡丹制作成功,在香港市场广受欢迎,售价是当时红绿茶的一倍。

白毫银针 ©图虫创意

白毫银针 ©图虫创意

「工艺步骤最少=技术最简单?——NO」

相比乌龙茶的摇青做青,普洱茶的渥堆发酵等一系列工序,白茶的制作步骤最少,看起来最容易操作,技术最简单。其实不然。

白茶对树种的要求很高,茸毛多、白毫显、氨基酸含量高的树种,如主流的福鼎大白、福鼎大毫、政和大白等优良品种,才能保证白茶的毫香蜜韵。

白茶 ©图虫创意

白茶 ©图虫创意

茶树的生长环境也很讲究,白茶产区高度集中在福建闽北山区,海拔在500-800米之间,雨量充沛,气候温和。适宜的漫射光和湿润的环境,保证了茶叶中氨基酸类物质的生成,制成的白茶才有蜜香和高度回甘。

福鼎茶山 ©图虫创意

福鼎茶山 ©图虫创意

在白茶制作中,从萎凋到干燥,都伴随着叶片水份的逐渐散失。比如,鲜叶萎凋时,要静待叶片达到七成以上的失水率,决定白茶香气的氨基酸类、茶多酚类物质有效形成之后,才能进入干燥环节。在这个缓慢过程中,叶片的苦涩气、青草气消失,芳香物质逐渐形成。

正在自然脱水的白茶 ©图虫创意

正在自然脱水的白茶 ©图虫创意

「福建白茶,您怎么称呼?」

与红茶绿茶用”产区+品种“做分类命名不同,福建白茶虽然也有福鼎、政和两大产地之争,但主流品种还是以采摘嫩度来分类:芽茶,白毫银针;芽叶茶,白牡丹、贡眉;叶茶,寿眉。

清澈橙黄的白毫银针 ©图虫创意

清澈橙黄的白毫银针 ©图虫创意

白毫银针的等级最高,每年3月底到4月中上旬,采一芽一叶的嫩稍,在室内阴凉通风处手工做“剥针”:一手拿住嫩梢的根,一手将叶片剥下,只留带梗的肥壮芽头(也有部分地区在萎凋后剥针),经过萎凋、干燥制成成品。白毫银针密披毫毛、色白如银、外形似针,一公斤一芽一叶的鲜叶,经剥针大致能出0.6公斤的芽,制成成品不足0.1公斤。作为少见的纯芽茶品种,其毫香浓郁,清鲜纯正,充满山野之气。

完成“剥针”的白毫银针 ©图虫创意

完成“剥针”的白毫银针 ©图虫创意

白牡丹的灰绿色叶片夹着银白毫心,叶背垂卷,形如牡丹之美故得名。白牡丹采摘用一芽二叶(部分低级会采摘到一芽三叶,但品质不佳),采摘嫩度能保证“三白”的效果——即嫩芽、第一叶叶背、第二叶叶背都密披白毫。福建春末升温快,茶树会在高温下迅速老化,失去毫香和鲜嫩,制茶者需要拿捏天时地气来成就一款好茶。与白毫银针的毫香嫩香相比,白牡丹的香气滋味更趋“成熟“,既有毫香又具醇厚甘爽的复合滋味,一如少女,一如熟女,各具风采。

俗话说“明前茶,贵如金”,足见采茶时间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之大。图为白牡丹茶 ©网络

俗话说“明前茶,贵如金”,足见采茶时间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之大。图为白牡丹茶 ©网络

贡眉的采制与白牡丹相同,唯一差别在于茶树树种,白牡丹多用大白茶茶树,而贡眉特指以菜茶茶树(或称群体种茶树)的一芽二叶所制成的白茶。菜茶是通过种子做有性繁殖,经过较长时间的自然演变,较少人为参与的茶树品种,它与常见的现代茶园中整齐划一、成熟期一致、采摘规模化的品种不同,后者以无性繁殖为主,产量产期可控,经济效益更好,菜茶的叶片、芽头略小,胜在滋味更丰富。但随着茶产业的扩大化和标准化,菜茶越来越少,贡眉也渐退出白茶主流。

左边白牡丹,右边寿眉 ©网络

左边白牡丹,右边寿眉 ©网络

寿眉是采摘次嫩叶或一般芽叶制作,部分直接使用白毫银针剥针时留下的单片制作,等级较低,但制作较好的陈化后也有不俗的香气和滋味。

「白茶的养生传奇和陈化升级」

民间谚传白茶”一年是茶、三年成药、七年为宝”,明末清初《闽小记》中记“白毫银针性寒,治疗麻疹,祛湿退热”,而经科研技术确认白茶确有抗氧化、抗病毒、清热解毒等作用。

©网络

©网络

白茶的制作工艺使其保留了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和活性酶,经多年陈化,生成老白茶的醇甜滋味和茶韵。试验对比中,老白茶的黄酮含量大幅度上升,达到新白茶的两倍以上,黄酮的抗氧化、抗病毒、抗菌作用毋庸置疑。

老白茶砖一组 ©图虫创意

老白茶砖一组 ©图虫创意

老白茶的“越陈越香”“七年成宝”,基于两个条件,一是本身制作得当,二是存储环境合适且陈化时间足够。新白茶也应具清香显毫、甘甜蜜韵的品质,合格的新白茶才有陈化的价值。存储陈化要避光、避湿、避异味、密封以免香气散逸。若先天不足或存储失风,都成不了老白茶的养生传奇。

将茶叶分小袋存储可有效防止茶叶大批量潮湿 ©图虫创意

将茶叶分小袋存储可有效防止茶叶大批量潮湿 ©图虫创意

注意白茶也不能包治百病,其性凉,对体寒体弱者不适用。福建人用老白茶治热病,若是因着凉风寒而用老白茶,就不对症了。

「一款好白茶的标准长相」

从外形和内质上辨别,一款好白茶的标准照应该是这样的:

干茶的模样:芽心肥壮、多茸多毫为上;芽和叶片背面呈银白色、叶片正面灰绿色为上;暗黄色为次,带猪肝色的最差。

白毫银针 ©图虫创意

白毫银针 ©图虫创意

茶汤的标准:鲜美、醇爽、清甜,有显著回甘;汤色清澈,橙黄明亮;新白茶的滋味清爽甘甜,陈年老白茶则醇和耐泡,口感有厚度,汤色也逐渐转化为更深的橙红色。

较之红茶,白茶茶汤偏淡,左为白茶右为红茶 ©图虫创意

较之红茶,白茶茶汤偏淡,左为白茶右为红茶 ©图虫创意

香气的表达:毫香浓郁、清鲜纯正。如香气淡薄、有生青气、发霉失鲜、出现类似红茶发酵味,为次。

“显毫”是评价一款白茶外形的基础,而“毫香”则是评价白茶香气的标准之一。白毫银针、白牡丹和贡眉因制作原料都有芽头且要求鲜嫩,毫毛显露,所以外形上一定有“显毫”的特征,但茶汤中不一定都有“毫香”。在陈化过程中,最初的毫香会逐渐转化为嫩香,三年以上的老白茶,嫩香进一步转化为甜香,但在干茶表面上依然能看到“显毫”的特征。

优质白茶外形都有显毫的特征,图为福鼎白茶 ©图虫创意

优质白茶外形都有显毫的特征,图为福鼎白茶 ©图虫创意

「几个热点问题」

1.福鼎VS政和

福鼎与政和两大产地之争自白茶走红就未停歇过,从自然条件、茶树品种和传统制作风格上看,两地可谓各有千秋。

白茶主产区政和一隅 ©图虫创意

白茶主产区政和一隅 ©图虫创意

福鼎地处闽东北,近海,海拔较低,春季暖得早,茶园开园也早,明前就开始制白茶。传统福鼎白茶制作中以室内萎凋为主(结合部分日晒萎凋)——海洋性气候春季雨水多,不具备长时间稳定的日晒萎凋环境所致。福鼎的茶树品种以福鼎大白、福鼎大毫为主流,芽头肥壮异常,制白毫银针的优势更明显。

芽头肥壮的福鼎白茶 ©图虫创意

芽头肥壮的福鼎白茶 ©图虫创意

政和在闽北山区,海拔略高,气温较低。当地传统做法是在早9点前或下午15点后在微弱阳光下摊晒萎凋,日晒萎凋的白茶韵味更足。政和的茶树品种以水仙白居多,虽芽毫不及福鼎大白,但滋味更浓郁,适制白牡丹。

日晒萎凋的政和白茶 ©图虫创意

日晒萎凋的政和白茶 ©图虫创意

2.月光白及云南白茶

云南白茶近年来渐成规模,除了思茅景谷产区,临沧、版纳等惯做普洱山头茶的也悄然转作白茶。“云南白茶“、“景谷大白”、“月光白”到底是不是白茶,曾引发争议。

江山如画的云南思茅 ©图虫创意

江山如画的云南思茅 ©图虫创意

“景谷大白茶”是云南特有的大叶种茶树树种(而非成品茶),采摘其叶片也常用来制作滇红、滇绿和普洱茶。

“月光白”是以云南大叶种白茶(不限于景谷大白茶)为原料,以白茶制作工艺制成的茶叶品种。

月光白 ©图虫创意

月光白 ©图虫创意

早期白茶定义对树种有严格界定:用大白茶和水仙等福建特有树种制作才算是“白茶”。用景谷大白茶及云南其他大叶种茶树制作的“白茶”,被认为是普洱茶品类的延伸。新国标取消了对树种的限定,根据同样不揉不炒,萎凋干燥的制作工艺,将月光白也纳入了白茶范畴。

水仙茶之乡福建漳平南洋 ©图虫创意

水仙茶之乡福建漳平南洋 ©图虫创意

云南白茶的茶树品种差异,决定了它与福建白茶的品质差异偏大,其特点是高香,月光白有高扬的花果香和甜香;但茶汤滋味相比福建白茶略单薄。因此,相比起来福建白茶有更高的保存价值。

云南章朗大树白茶 ©图虫创意

云南章朗大树白茶 ©图虫创意

3.老白茶VS做旧白茶

白茶走红也不过三五年,市场上却满铺着各种来源的陈年老茶,甚至有用加温加湿工艺悄悄将新茶做出旧茶模样的。十几年前白茶市场未开,仅福鼎和政和几处有制白茶的传统,哪里会存下那么多”老白茶“?要区分真实的陈年老茶和做旧的假货,还要靠对香气和滋味的把握,毕竟有些做旧技术,在外形上已经惟妙惟肖了。

醇厚的福鼎老白茶 ©图虫创意

醇厚的福鼎老白茶 ©图虫创意

陈年老白茶汤色清澈,有陈韵,入口润滑感极强,回甘有蜜香。做旧白茶的苦涩味重,甚至有霉味和仓味(闷味),香气低闷,有锁喉感。

4.白茶VS新工艺白茶

新工艺白茶是某时期应对外销激增而生的大宗产品,其特点是原料要求不高,工艺“三轻"。

新工艺白茶对鲜叶要求不严格,不像白牡丹、白毫银针对“嫩”的高标准和只采春茶的严要求,新工艺白茶采一芽二三叶甚至采对夹叶(茶树叶片生长中后期出现)加工,春夏秋三季不拘。制作”三轻“是指轻萎凋、轻发酵、轻揉捻,用发酵和揉捻的工序来弥补更短时间的萎凋。

一芽一叶、一芽二叶、一芽三叶、对夹叶示意图 ©网络

一芽一叶、一芽二叶、一芽三叶、对夹叶示意图 ©网络

与传统工艺白茶相比,新工艺白茶是介于白茶和绿茶之间的风格,茶汤颜色偏绿,滋味偏苦涩且带青草气。这类大宗产品的原料多选用夏秋茶,品质一般。

5.谨慎看待野生白茶/荒野白茶

野生白茶,指用山间自然生长的野生茶树的芽叶制成的白茶。

事实上,茶叶产业化发展至今,品种较好的野生茶树一旦被发现,会立刻移植到茶园精心培育,不存在放之荒野不管的可能性。此外,每年明前明后茶园工作量总是满负荷,茶农根本没有精力去顾及非量产化的野生茶树,错过最佳采摘时间的野生茶质量无法保证,产量也很随机,并非如想象中的“野生的就最好”。

美丽茶园 ©图虫创意

美丽茶园 ©图虫创意

淘宝领券网资讯中心,全景关注各行业的发展风向,集中报道新品发布、业界动态和海淘情报,致力于呈现时效性和价值性俱佳的精选资讯。
已赞+1 已有人赞过
评论

  • 最新